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正文
欧阳淞:努力开创基层党的建设新局面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8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欧阳淞:努力开创基层党的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基层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并就此进行了深刻阐述,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一课题,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努力开创基层党的建设新局面。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郑重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基层党的建设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报告关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工作部署,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求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谋划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发展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位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要把包括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内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就明确具体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和要求落实和融入到了基层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二是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是党员,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些要求,既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党员的尊重关爱,是在党内生活中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生动反映,是激发党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这些要求,集中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的真谛。

三是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层党的建设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常抓不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基层党的建设的范畴,强调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明确了基层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分类指导的要求,又体现了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要求;十七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体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体现了基层党的建设要常抓不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是要求按照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要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5年来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比如,在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一个体系、三个制度、四个机制的任务,即“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又比如,对基层党的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新形势下党员和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分别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对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工作内容,等等。这些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党的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使基层党的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机制更加健全、措施更加有力。只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全面协调持续地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更好地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如此高度凝练地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出概括,这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属首次。“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八个字,准确表达了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了对党员的党性要求。从党的根本立场出发,这一要求是始终如一的;从党的历史任务来看,这一要求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去谋划、去推进。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这是当前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不断巩固全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党员保持先进性,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内在自觉,健全的党内生活制度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的基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党性分析,有利于在党内生活中形成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帮助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始终以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党员的党性得到锤炼,素质不断提升。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加强党员教育的又一重大部署。2003年以来,这项工作先后在12个省(自治区)进行了试点,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党员逐年增多。他们从业和居住的流动性,给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它要求我们改变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的工作紧密衔接起来,把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帮助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促进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格局,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更相符合。

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关键是要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注重激励、确保实效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村民事务代理中心等工作平台,以凝聚党员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群众需求。要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使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在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建议中发挥作用。要健全考评和激励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好发展党员这第一道关口。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继续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做好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在党的组织相对薄弱的群体中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的工作。近几年,一些地方在实践中探索了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等做法和经验,对确保新党员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当总结推广。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的重要举措,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教育仍无转变的,要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只有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才能得到长久保持。

三、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推动发展”是中心,体现了组织路线必须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要求;“服务群众”是根本,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人心”是关键,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促进和谐”是重点,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历史重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持之以恒地把这四个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好。

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丰富的组织资源和坚实的执政基础。要着眼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局,既要整体谋划,又要分类指导,努力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效能,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发展。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企业和城市社区。因此,要把这三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采取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亿多进城务工人员和近50万个新社会组织,这些领域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些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进一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取得新突破,真正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众组织和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改进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功能、活动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坚持有利于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原则,在按照地域、按照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更加务实管用的模式和做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的基层组织格局,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要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活动方式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强调共性向既注重共性又尊重个性转变。认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积累的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要求大讨论、开辟第二课堂、设置党员学习中心户等经验做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高度重视党内关怀,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近年来,中央下拨党费救灾、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符合政策的老党员进行补贴,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是这项工作制度化、机制化的体现。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多方筹集资金,为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通过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抓好《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地方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党组)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好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党组织及其负责同志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

四、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力

党内民主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和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要求,树立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新理念,拓展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新途径,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反映了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要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创设载体,畅通渠道,完善机制,营造环境,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要求贯穿到党内民主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党内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基层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基层党内生活中形成一种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局面,努力使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事项的决定要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是基层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这些要求深刻总结了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探索和新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要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候选人的介绍方式,增进党员或党员代表对候选人情况的了解。继续选择一些党员人数适中、经济条件和工作基础比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通过健全和完善公正、科学、合理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和机制,不断增强党内基层民主选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党员行使选举权的过程真正成为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过程,努力实现组织满意、党员公认、群众拥护的统一。

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统一也是党的生命。发扬民主而又严明纪律,历来是我们党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没有民主,党的活力就会丧失;没有纪律,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失去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这是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确保政令畅通,保持党的集中统一,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总之,我们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更高的起点上统筹推进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使基层党的建设和基层党组织的全部工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